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科普 >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止于至善的近反义词止于至善成语接龙

发音

成语

止于至善

拼音

zhǐ yú zhì shàn

基本解释

[ zhǐ yú zhì shàn ]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详细解释

  •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近义词

至善至美 十全十美 白璧无瑕 白玉无瑕

反义词

毫无是处 漆黑一团

成语接龙

善骑者堕 堕溷飘茵 茵席之臣 臣心如水 水过鸭背 背城借一 一分一毫 毫厘千里 里丑捧心 心虔志诚 诚心诚意 意兴索然 然糠照薪 薪尽火传 传风搧火 火烧火燎 燎若观火 火尽灰冷 冷面寒铁 铁树花开 开口见心 心开目明 明见万里 里通外国 国富民强 强干弱枝 枝附叶连 连城之璧 璧合珠连 连枝比翼 翼翼飞鸾 鸾颠凤倒 倒行逆施 施而不费 费财劳民 民脂民膏 膏火之费 费尽心机 机难轻失 失张失致 致之度外 外合里应 应对如流 流言惑众 众所周知 知一万毕 毕恭毕敬 敬贤爱士 士饱马腾 腾焰飞芒 芒刺在躬 躬蹈矢石 石心木肠 肠肥脑满 满舌生花 花枝招展 展眼舒眉 眉舒目展 展脚伸腰 腰金衣紫 紫绶金章 章句之徒 徒托空言 言清行浊 浊泾清渭 渭阳之情 情窦初开 开疆辟土 土崩鱼烂 烂若披锦 锦团花簇 簇锦团花 花香鸟语 语四言三 三寸之舌 舌敝耳聋 聋者之歌 歌莺舞燕 燕颔虎颈

释义

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陈澔 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英文翻译

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

更多介绍

止于至善,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汉语成语。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朱熹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中文名
止于至善
外文名
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拼音
zhǐ yú zhì shàn
出处
《礼记·大学》
相关
东南大学的校训

止于至善成语

止于至善,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止于至善英文

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What the Great Learning teaches, is to illustrate illustrious virtue; to renovate the people; and to rest in the highest excellence.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出处与详解

一 .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1、《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 集注:“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於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宋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止于至善相关链接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对“止于至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止于至善”本身的意义,第二要结合三纲来理解,第三要结合八目来理解。也就是说,要结合整个《大学》来理解,这才能完整反映此训的原初意义,才能在此意义上开出时代性的新释。

止于至善论述

止于至善

首先要明了“止于至善”本身的含义。“止于至善”,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

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同上)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其次应该结合《大学》三纲来理解“止于至善”。“止于止善”境界如何达到?这就涉及到成就完善道德的方法和阶段等问题,《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首先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两纲是达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方法,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明明德”,指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前一个“明”是动词,明了、达到之意,“明德”是指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明德”之“明”,表示纯净无染的、圆满的,是对善的描述。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之后,还要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这就叫“亲民”。“亲”有“亲属”、“爱”、“接近”等义,因为爱他人,而想推己及人,这就是“恕”道。所以孔颖达释“亲民”为“亲爱于民”(《礼记正义》)。朱熹释“亲民”为“新民”,“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四书集注·大学章句》)这种解释融入了佛教的如来藏思想。

王阳明不同意朱熹之释,认为如果说是“新民”,应该是“自新之民”,不需要人他的教诲而能自觉。而“亲民”则含有“教养”的含义,“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传习录上·语录一》)强调恢复“亲民”的本义。王阳明的解释比较符合《大学》的本义。《礼记》中关于大学之道的另一段话,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明德”和“亲民”的意义,突出教育的作用,认为古代教育,首先是对个人的培养,必须通过九年的时间,达到大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礼记·学记》)“知类”指掌握普遍的规律性、本质、本体,“通达”指知识运用的普遍性,触类旁通,无所障碍,“不反”指不退转,大成境界的稳固性,不会再返回到未受教育或低层教育的境地。这是“明明德”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以仁爱之心教化他人,“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同上)化导民众,使近者悦而远者来。这是讲的“亲民”之道。

经过明明德和亲民两个阶段,就会达到至善的境界。作为校训,从简洁的要求出发,只要强调最高阶段或者结果之“止于至善”即可,作为过程、阶段的“明明德”、“亲民”,其意义已含摄于其中。

第三应该结合八目来理解“止于至善”。八目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这八目的核心在于修身,而基础在于格物。依朱熹的解释,格、致、诚、正作为修身的方法,属于明明德的内容,而齐、治、平作为修身的功用,是新民(亲民)的内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因此,八目是对三纲之“明德”纲和“亲民”纲的进一步说明,最后要达到的境界仍然是“止于至善”纲。

这里分为两条道路,内圣之路和外王之路。内圣是格致诚正之路,外王是修齐治平之路。

“致知”,是由格物而达到对于知识、智慧认识和掌握,致知必有一个格物的过程,是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东南大学有“致知堂”,典出于此。王阳明的心学将“致知”解释为实现良知,“格物致知”就是正念头,实现良知,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对心学的“格物致知”的具体实现的阐明。

“诚意”,《大学》释为“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心的发动,要真实无妄,诚实,其价值指向是善,思想意识以善为准则。远离恶要象讨厌恶臭那样,追求善要象喜爱美景那样。谦通慊,满足之意。应该以此为满足。要达到这种真实无妄心,最重要的是“慎独”,在个人独处,没有社会关系的制约时,仍然要自律,遵守道德准则。这是最难之处。诚意的前提是致知,是所谓“知至而后意诚”(《礼记·大学》)。而诚意又是达到“正心”的条件,所谓“意诚而后心正”(同上)。 “正心”就要求心不倾邪。

至此,构成大学之道的内圣之路,即内求圣人之德,在此基础上,经过修身阶段,开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境。这样,以修身为核心,内圣是修身的内容,外王为修身的功用,由己及人,由近而远,由内而外,由道德事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止于至善近义词

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止于至善反义词

毫无是处 漆黑一团

止于至善实例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院训: 止于至善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训:止于至善

广东高州中学校训:止于至善

蒋介石先生曾为长沙市明德中学题词:止于至善

大仁健康管理理念:大仁健康 止于至善

至善教育集团理念:明德致远,止于至善

南方科技大学树仁书院院训:居高怀仁,止于至善

华东交通大学校训:日新其德,止于至善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相关成语

浅尝辄止

改恶从善

好善乐施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