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科普 >


冈瓦纳古陆(冈瓦纳)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冈瓦纳古陆,冈瓦纳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冈瓦纳超大陆是在新元古代末至古生代初由东冈瓦纳和西冈瓦纳几个大陆块体经过泛非-巴西造山运动(Pan-Africal-Brazilian Orogeny,以下简称“泛非运动”)联合组成的超级大陆。

2、显然,冈瓦纳超大陆的规模远不及罗迪尼亚和联合大陆。

3、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有两个最重要的构造带(Achayya,2000),一是介于东、西冈瓦纳的东非造山带,该带波及东非、马达加斯加、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和东南极,并以中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标志,形成的时代介于600~550Ma(Kroner,1993)。

4、另一条构造带发育于东、西非并延伸到刚果和巴西东南部,其中巴西东南部长达2000km的新元古代晚期岩浆弧的发育特别引人注目(Hartmann,1999)(图8-6)。

5、图8-6 冈瓦纳超大陆复原图在巴西中部褶皱带中已鉴别出4个时代的花岗岩,除古元古代末至中元古代初(1770~1580Ma)A型花岗岩外,其他都形成于新元古代(Almeida等,2000;Frantz等,2000)。

6、第一类为花岗岩岩浆弧,主要岩石类型从英云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

7、早期的岩浆弧形成于900~850Ma,Sr0 为0.704,εNd是正值、TDM 为1000Ma,系洋内岛弧体系的产物。

8、晚期岩浆弧形成于760~630Ma,地球化学和同位素体系演化程度较高,推测为大陆弧构造环境中形成。

9、第二类同构造期—晚构造期花岗岩侵入体包括花岗闪长岩至花岗岩,具有弱至强的过铝特征,岩体侵入年龄从790Ma到700Ma。

10、Sr0 为0.705、TDM介于1700~2400Ma。

11、第三类晚构造期—后造山期双峰式岩浆岩带形成于600~480Ma。

12、在晚期变形以后,曾产出大量的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和富钾花岗岩的大岩体。

13、Sr0介于0.703~0.710,TDM从900Ma变化至1200Ma。

14、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类花岗岩是在地壳隆升和拉伸过程中晚构造期—后造山期基性岩浆侵入时,新元古代初始地壳重熔的产物。

15、Sial等(1991)认为,在佛朗西斯科西缘曾有一个新元古代时期的大洋。

16、大洋岩石圈从900Ma开始俯冲,并形成巴西褶皱带中的同构造弧花岗岩;约于600Ma大洋完全封闭,并造成隆起、拉伸和双峰式后造山花岗岩套的侵入。

17、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在该区未能发现泛非-巴西期的蛇绿岩,对巴西东南部岩浆岩带所指示的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在不同认识。

18、最近,巴西地质学家Colombo等(2001)报道了在圣保罗西南发现具有典型洋壳组合的蛇绿岩套,其中变质辉长岩的U-Pb法年龄为(628±9)Ma,证实了Sial 的推测,即在南美巴西与西非刚果确实存在过一个新元古代晚期的大洋,在巴西造山过程中,造成该大洋的闭合,并形成巴西东南部岩浆弧。

19、东非造山带是东、西冈瓦纳拼合的主要造山带,东冈瓦纳由印度、东南极和澳大利亚大陆组成,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们在中元古代末期即已聚合,并受到泛非运动的强烈影响;而另一部分学者坚持东冈瓦纳是泛非运动的产物(600~550Ma),在中元古代末期,它们彼此互不相连。

20、泛非造山带以高级变质作用、大量酸性侵入体的出现及以稀有金属和宝石为主的成矿作用为特色。

21、东、西冈瓦纳的碰撞发生于泛非运动,但缝合带的确切位置尚难确定。

22、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缝合带从莫桑比克带延伸到东南极的Dronning Maud陆地,即从马达加斯加的Ranotsara剪切带和南印的Achankovil剪切带延伸至斯里兰卡和东南极。

23、非造山高温花岗岩、碱性深成侵入体、斜长岩及高温至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育于缝合带的不同部位。

24、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岩石中的流体来源于地幔。

25、因此,该缝合带不仅仅是东、西冈瓦纳聚合过程中挤压体制的产物,也与嗣后的伸展-崩塌作用有关。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