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县续志》(清)李荫等纂修
●目录
续修招远县志序
重修招远县志序
续修招远县志序
修志姓氏
凡例
招远县续志卷之一
招远县续志卷之二
招远县续志卷之三
招远县续志卷之四
跋
●续修招远县志序
正史之称志,自陈寿《三国志》始。而别史之称通志,则归于郑樵。历代省、府、州、县皆有志,然非功令所及,故自来或有或无,或传或不传,各省长官不过问也。国朝康熙初年,奉敕纂辑一统志,先令修进直省通志。山左各府、州、县计陆续报修一百十四部,无志者祗沾化一县。其顺治年间修辑,延今二百年,未经续修者,泗水、招远二县而已。余于道光甲午移守济南,接修府志,历七年始克蒇事。戊戌分守登莱青道,招远令陈君国器来谒,呈阅邑志。字虽不至漫漶,而失修已久,文献多不可征。陈君矢志续修,未能卒业而去。现任边君象曾接修年余,兹以新续邑志请序。余学殖久荒,不能藉文词以资润色,又甫蒙内擢,急欲束装北上,不获细为校雠,乃挑灯伏阅一过。盖旧志二十二门,续志十三门,或补遗,或改置,或新增,采访考订,传信为难,如灾祥,或各属所同,或本邑所独,笔之于书,恐有讹舛,山川物产,岂有增减?然遗于昔,或显于今,必有实迹可验。公署乡都,随时添改,祀典赋役,奉文裁定,皆有案可稽也。惟职官科贡,非有碑记注载,恐致年久遗忘。至人物、烈女、仙释、艺文等志,全赖探访,有人考订得实。今招邑襄理多贤,边君稽核精确,可信今而传后,则此日之续志,即将来之良史也,岂不美哉!爰序,令付梓为泗水倡。岁在乙已清和月之上浣,北平王镇书于东莱官舍。
●重修招远县志序
登郡,海疆要区也。自明初升州为府,割莱之招远属焉。我国家定鼎燕都,登当海道之冲,实为畿辅咽喉,东方保障。而西南联络群山,据险阻而通陆路者,即以招为门户。招之列十属中也,亦岩邑哉。夫邑之有乘,犹国之有史也,招立邑三百余年,迄顺治庚子乃有成书。旧称其土瘠,其民贫,其俗敦庞而淳朴。今则瘠者日多开垦矣,贫者日见殷盛矣,敦庞淳朴者日进于文物声明矣。教化之涵濡,土俗之更变,又百余年于兹,而纪载缺如,使夫政绩、民风、人文、物理,日出而日就湮没则文献无征,非莅斯土者之咎与?余同年友边君镜泉,以文学名儒来令斯邑,窃念志书之所关匪细,而岁久失修湮没者,为可惜也。爱取旧志而广为采访,详为补辑,核旧订新,数阅月而灿然成帙,将付剞劂,属余为序。余白海滨告警,移守东牟,立军仓,建炮台,修隍筑垒,募勇练兵,所以筹防堵之宜,纾善后之策者,劳劳四载,食寝靡遑。比者款关乞盟,海氛永靖,固乐与都人士投戈讲艺,休息太平也。至若按图籍于已往,审情势于来今,随时而补救化导之,则触目警心,守与令俱有责焉。《易》有之,通其变,使民不倦;《诗》有之,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固未可以蕞尔邑僻在偏隅,而遂悠忽置之也。书此质之边君,即以望诸后之官斯土者。
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已,中秋节前二日,知登州府事钱塘诸镇撰。
志何为而作乎?志者记也,所以记其事也。其体昉于《汉书》艺文、食货等志,后遂郡县勒为成书,亦名为志要,皆文人记载,以备一时之掌故,而欲取一邑之往事,记其忠孝节廉,以为斯民劝,则非第掌故之所为,为民司牧之责也。考招远环山滨海,于宋为罗峰镇,素号岩疆;至明改为列县,分属莱郡;及我朝定鼎,升登州为郡,并割莱之招邑属焉。而招邑涵濡圣世之祥和,士习民风蒸蒸焉,亦将日进于上理。余莅任斯邑,亦欲与斯民同游于化字,以为与其更张为治,不如取斯邑之往事以化导斯民之为愈也。然旧志经张仲威先生修辑,迄今垂二百余年,其间事迹湮没者,不可胜计。幸华阳陈琢庵先余为斯邑宰,采访搜罗,诸事草创,因而分门别类,删繁就简,加以修饰,辑成两帙,余非敢自为功也。惟愿斯邑人士,读是志者,筮仕服官,览治迹之卓著,而益进于化理;忠臣义士,睹实行之恳挚,而益矢其真诚;文人墨客,披名篇之彪炳,而益励以精深;贞女节妇,缅彤管之褒荣,而益守夫淑慎庶,不负余之初心也。夫至于山川物类,仍备一邑之掌故,以待修郡省志者之采择而已。维时将付梓人,爰记其颠末,以为序。
道光二十五年,岁在乙已,孟冬上浣,知招远县事,任邱边象曾撰
我朝一统志,櫽括包举,灿然明备.洵钜制也。然一统志,实采于县志。招远环山滨海,瑰异玮奇,知必有增光简策者。余于丙午春,选授斯邑司铎入其境,见夫山川周复,民俗质朴,有古醇风焉。任事后,而与郭生启丰相接见,温文尔雅,正士也。越数月,携斯邑新修县志来,属余为序,备言仲威张先生曾辑旧志,迄今垂二百余年,忠孝节廉,名篇佳什,几于湮没。赖邑宰陈明府草创其事,边明府踵而成之,已付梓而卒于官,迨是秋,始告成功也。且夫海山之异,曾列为经,草木之微,亦有其记,矧招邑于宋为雄镇,后改列县,钟灵毓秀前乎此者,不知其凡几也。后乎此者,又不知其若何也,使无重修者,何以信今而传后?则续辑之功,诚非浅矣。斯编也,余始未经其事,终未考其成,特即郭生所述,而纪其略于简端云尔。
道光丙年初秋,招远县教谕,阙里孔宪琮撰。
●续修招远县志序
端坐一室之内,而欲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了然如在目前,非探诸掌故不可也;非掌故如一统志者不可也。然一统志,本乎省志,省志本乎郡志,郡志本乎邑志,此邑志之所由重与。招邑僻处海隅,于宋为罗峰镇。改置为县自金始.迄今五百余年矣.前三百年之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与夫文章、政治之卓卓者,张仲咸先生辑有成帙,言之綦详。而后二百年来,男贞女烈,子孝臣忠,以及文人墨客之佳构,其与周鼓、汲竹埋没于荒烟蔓草间者,何可胜道。每览前志,辄兴续貂之思。特以固陋无文,亦且囿于闻见,抚简踌躇,叹有志之未逮耳。已亥正月,琢庵陈明府来宰斯邑,慨然以续修为已任。甫下车,即属请生以采访事。至嘉平月,召六人入署,分任其役,或搜罗载籍,或访求碑版,或咨询故老,各抒所得,集腋为裘,句有五日,草创粗具。而陈明府以迁职去,事亦中止.镜泉边明府,即前人未竟之业,踵而成之,分门别类,规模略备矣,而又以疾捐馆舍。呜呼,斯志之不成,岂亦有数存其闭耶!幸竹溪许明府莅任,必欲竞其绪而永其传。爰命昔之从事者,网古罗今,存真去伪,刊浮夸,加润色。既成,寿诸枣梨.而后二百年,人之可纪,事之可纪,物产之可纪,乃有考据,不碎于鸿濛之无传,夏肄之无征矣。虽浅见寡闻,不敢与康对山、崔后渠诸前辈竞相媲美,然一邑之志成,即由是而续增郡志、省志,以及于一统志,岂不俱本于弹丸黑子区哉!
岁在丙午,立秋后六日,罗峰后学谨序。
●修志姓氏
总裁
原任招远县知县陈国器
原任招远县知县边象增
招远县知县许鍠
协理
招远县教谕孔宪琮
招远县训导高承紫
招远县典史康德洋
纂修
丁酉副贡李荫
辛卯举人路藻
廪生郭启丰
癸酉拔贡李青云
增生杨晋锡
采访
乙未举人邵汝为
岁贡温梦元
廪生曲春芝
校阅
增生丁作云
庠生郝翰周
庠生温其玉
庠生考明陟
督梓
监生赵瑞
监生郝椿
武生丁万镒
●凡例
一、邑志不再纂者凡二百余年。若灾祥,若职官,若科贡,多残缺失次,虽详加考核,亦多遗漏。惟俟博雅君子采而补之云尔。
二、前志人物传内,有考核未备者,有遗漏者,今悉编入续志,非夸博淹,庶不至湮没古人耳。
三、前志学宫,无忠义、节孝二祠,今悉增入。
四、赋役自前明以来,增除裁并,与时变易,不常厥额,兹取现在规制,筹算清析,勒诸简册。
五、物产多仍前志,间有增入者,亦稽诸类书,参以见闻,就所知者而编次之,非自谓该洽也。
六、艺文必分门类,兹因体制未备,惟于诗文,分为上下卷,余不复区别,以时之先后序之。其无关方士者,虽工不录。
七、宦绩善行以及孝义节烈,皆为立传,即一节之长,亦必详其颠末。非以此概其生平也,亦善善从长意云尔。
八、采访时,来稿有涉于诡异者,皆为刊落,使归平正,恐滋后人之疑。
招远县续志
●招远县续志卷之一
○灾祥
《洪范》演畴而后,世儒竞言征应。自董仲舒、刘向父子所著,已多牴牾。五行之说,果可尽信乎?亦曰常则顺之,变则承之,以戒惧修省已耳。招邑弹丸,即阴阳偶有乖舛,亦所关非钜。然大之在天下,与小之在一邑,其为遇灾而惧之,义则一也。续志灾祥。
康熙四十二年,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大饥。
四十五年,大有。
五十七年七月初五日,大雷雨以风溪流横溢,大木俱拔。
五十九年七月十四日酉时,有流星光如电,天鼓鸣。
六十年,大旱。
六十一年,大旱,无麦。
雍正四年,大有。
九年,春饥。
乾隆九年秋,彗星见于西南,三月始没。
四十年秋,有蝗。
四十五年,吕家村北,吕氏茔域内,木生连理。
四十七年八月,大雨经旬,禾生芽。
五十年秋,大水伤禾。
五十一年,春饥。
六十年,饥。
嘉庆元年,大有。
七年秋,有蝗。
十六年秋,大雨伤禾。
十七年春,大饥道瑾‘相望。
十九年,虫伤稼。
道光元年秋,瘟疫盛行,人多暴死者。
五年秋,无菽。
十三年春,四月十八日,罗山石崩一角,声闻数十里。邑侯江公即于是日卒。
十五年秋,七月初四日,大雷电以风,禾尽南偃,烈风北回,禾根尽抉,大木斯拔,岁大饥。后夼村、台子村俱莲开并蒂。
十六年春,流离载道,饿殍相望。
十八年,春旱无麦,秋无菽。
十九年夏,四月初二日,大雨,既望乃霁二麦如云,旋生糜虫,秀而不实,农大失望。秋大雨伤禾。磨山社十八村,大雨雹。邑侯上文,减收征银一半。
二十一年春,正月二十六日,大雨雪以风,人多冻死。
二十二年秋,七月,有虫伤稼。
二十三年春,有白气,见于西南,长数丈,数月方没。
二十四年夏,霪雨。
○山川补遗桥梁附
招之四乡,各以山名。乃前志列西北而遗东南,即其余之流峙,轶而弗录,益无足怪,然不可谓非载笔者之疏也。至于二百年来,陵谷变迁,或坦途化为险阻,则徒杠舆梁,实关国政焉。故续志山川,而以桥梁附之。
勾山在县南四十里。
至山在县南六十里,为招莱分界。
会仙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右为莱阳大沽河发源处。由下官铺经下洼村南,至莱阳。西与小沽河合流。历平度、即墨入南海。《左传》“姑尤以西”注云:“姑,大沽;尤小姑也”。《莱志》以为发源于黄之蹲犬山,误矣。
良山在县南五十里。
德新泉原名温泉盏石为池,引水注之以便浴,构堂其上,曰“德新”,因以名泉。详见《山东通志》。
东良河一名界河,发源于邑南分水岭,俗名偏龙桥。东北流为石星河,迳城东关外,又西北会横掌河。由基河、张星河至东良入海。
颖门河自罗山发源。西北流迳丛家村,至栾家村入黄县界。
响水河在县西四十里,流无钜细,响声聒耳,故名。
万岁河自县西南诸山汇水流,至战村社,入掖县界。
圣女湾在县东南三十里。
桥梁
浴德桥在南门桥东,为东西通衢。
板桥南北二桥,在城东北角。南桥,嘉庆十九年重修;北桥,道光十四年,监生赵瑞募资重修,井修桥东大路至于河口。路旁悉树以柳。
孀妇桥在县南三十里,为东西通衙。涧深数丈,行人苦之。孀妇孙氏捐资创建,立碑记。
垛石口桥邑人林仲恩募资创建。
青显铺桥在城东南二十里。嘉庆年间募资创建。立有碑记。
○改置公署
官府之设,所以示尊严明统属也。虽墨绶铜章,地仅百里,亦孰不于此乎听教令焉?招之旧署,自明季毁废,迁于迤西,买民宅而居之。厥后,踵事增修,屡有兴作。虽规模粗具,而堂阶轩厂蚩蚩者,咸识长吏之庭矣。自斯以往,毋或视同传舍,而修葺弗替,则所望于莅兹土者,续公署志。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