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科普 >


狼青小狗牙齿狼青小狗牙齿图片大全

狼青小狗牙齿锋利,咬合力惊人,一口咬下去,肉都没剩几块。这种狗在当地被称为“狗王”,也就是说,它的主人非常有钱。据说,这种狗的价格高达1000万美元。但是,这种狗的性格非常温顺,不会随意攻击人类。所以,很多人喜欢养这种狗。然而,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人们。那就是,如果你不小心咬了一个人,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我国有着漫长的国境线,边防地带除了市井云集,人员往来的边贸关口,更多的是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有常年大雪封山的高原山地,有河网纵横的河谷地带,也有瘴气丛生的原始森林。在这些环境险恶的地区,依然能经常见到边防战士们勇敢无畏的坚守,而在他们充满危险的巡逻时,也总能看到他们身旁忠实的小伙伴——军犬的身影。

与边防战士一起守卫国门的军犬

人类驯养犬类的历史,已经有一万五千年了,早在人类尚处在蒙昧的部落氏族社会时,犬类与先民们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源自其祖先狼与狐狸的特性,家犬拥有超强的嗅觉和听觉,还具有一定的夜视能力,而且经过驯养的家犬,表现出远比其他家畜强得多的忠诚度,在进行品种改良和训练后,家犬逐步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相比于马匹,牛羊等其他用途相对单一的家畜,家犬可谓是真正的多面手,可以看家护院、可以放牧牛羊、可以协助打猎等等,当然也有大量的家犬被人类训练成军犬,走入兵营,走上战场。

亚述浮雕中出现的牵着猎狗的战士形象

中世纪插画中,伴随贵族骑士作战的军犬

进入文明时代后,军犬开始大量出现在史料和文物中。在亚述时期的浮雕中,经常能看到牵着军犬作战的武士形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希腊城邦就流传着用几十只军犬守卫海岸线的故事。在我国殷墟兵器陪葬坑中,就出土了大量家犬的骨骸,证明在殷商时期,军事贵族们将家犬用于军事用途已经相当普遍。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战事频仍,不少诸侯国都曾专设有“犬营”来训练军犬(史料里称之为“狗附“),不过在古代,无论中外,军犬的主要任务还只是发挥嗅觉与听觉的优势,进行警戒,正如《资治通鉴》里所言:“凡行军下营,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敌来则犬吠,使营中有报警备。”

进入工业时代,随着人类作战方式不断复杂化,烈度不断加强,军犬承担的任务开始多样化,从简单的守卫警戒,发展为战场救护、通信和运输物资等多项目任务。事实证明,军犬的适应能力极强,而且在应对不同环境时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适应性和纪律性。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留存的铜版画中,就经常出现军犬协助人类运送食品的场景。在奥斯特里茨会战中,一条名叫“长胡子“(Moustache)的军犬表现神勇,它冲入敌阵解救了一名重伤的军团旗手,并协助他将军旗带了回来,长胡子的英勇事迹打动了法军元帅拉纳,他甚至亲自为这条军犬授勋。

1836年的铜版画中描绘的“长胡子“解救军团旗手的场景

不过,人类大规模将军犬带入一线战场还是在第一次大战时期。在西线战场,当堑壕战成为常态,犬牙交错的堑壕与铁丝网,加上从各角度覆盖的机枪火力,已经无无处不在的狙击手,让前线的士兵动弹不得,一次简单的战术任务都像是在与死神搏斗。这时,行动迅猛灵巧,且易于隐蔽的军犬就开始得到重视,双方的士兵都会驯养大批军犬,它们首先会被用于战壕中的警戒,在敌军夜间偷袭时发出警报。同时,他们在堑壕战中也扮演着通讯兵、医护兵的角色,在地雷、铁丝网和壕沟遍布的无人区铺设 *** 线路,为无法动弹的伤员运送绷带和药物,有些时候还会跟随士兵进行偷袭、清障等特种作战。

一战初期,牵着各色猎犬奔赴战场的法军士兵,照片中的猎犬多数都是从民间征召而来

用于在战场敷设 *** 线的军犬

在战火的洗礼下,原本就盛产名贵家犬的欧洲涌现多个被证明适合担当军事任务的军犬品种。比如,原产自德国的德国牧羊犬(DeutscherSchäferhund)和杜宾犬(Dobermann),原产自比利时的比利时牧羊犬(Chien de Berger Belge),原产自英国的史宾格犬(English Springer Spaniel)和原产自美国的波士顿㹴(Boston Terrier)等等。这些犬类经常交互出现在双方的阵营中,比如很多英法国士兵偏爱使用德国牧羊犬,而部分德国士兵则对史宾格犬情有独钟。由于战争的巨大需求,军方驯养的军犬数量根本不敷使用,各参战国不得不像征兵一样,向民间大量征集适合军用的中大型犬,不少新入伍的士兵甚至是牵着自家的宠物狗前来报到。

不少军犬因为立下战功而受到嘉奖,比如美军第26步兵师的一只名叫斯图比的波士顿㹴因多次在战场上为伤兵运送急需的药品,并配合队友俘虏过德国兵,而被升为中士,并在战后被潘兴将军亲自授勋。由于当时军犬的驯养远没有正规化和体系化,加上军民不同品种混杂,军犬虽然在战场上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但实际使用效果却参差不齐,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军犬伤亡比率甚至高于当时普通士兵的伤亡比率。

一战期间,德军驯养的杜宾犬

德军一名暴风突击队士兵和他的德国牧羊犬

在一战的堑壕战中,为伤员运送药品的德国牧羊犬和杜宾犬

到了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上的各交战国在原来的犬类品种上,进一步筛选驯化出萨摩、阿拉斯加雪橇犬等优良品种。而在东方战场,中国国内尚没有专门训练军犬的意识,有的也仅仅是士兵们将家养的土狗拉到战场上,用作简单的警戒之用。这种对家犬在战场上的使用,实际上并没有超出看家护院的范畴,没有经过专业选育、训练的土狗,很难在战场上担当什么实际任务。

与之相比,日本对军犬的开发则早得多,早在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就开始向俄军学习军犬的驯养 *** 。到了1914年青岛战役后,日军从驻青岛的德军手俘获了不少德国牧羊犬,日本人终于得到了优良的西洋犬种。1919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开始尝试选育新型犬种,他们在德国牧羊犬的基础之上,结合山东土狗的血统,培育出日本狼青犬,其体型比德国牧羊犬稍小,但拥有敏锐的嗅觉,动作灵敏,护主意识强,但性情凶暴,且牙齿咬合力强。在被成规模驯养后,日本狼青迅速成为日军侵华的武装之一。

为斯图比授勋的潘兴将军

1900年,德国占领青岛期间,青岛当地的华人警员使用德国牧羊犬作为警犬

与同时代的西方一样,日本狼青最初的任务也包括了警戒、巡逻、通讯和医护等,但随着日军不断深入中国内地,开始被敌后游击队打得疲惫不堪之时,日本人开始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发挥狼青犬残暴的一面。他们甚至用人肉喂养狼青,用中国战俘来训练狼青的攻击力。在这种惨绝人伦的训练模式下,日本狼青变得前所未有的凶暴。在对根据地的扫荡战中,日军经常放出狼青攻击根据地军民,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和强烈的攻击欲望,狼青一度给八路军和新四军造成了不少麻烦。而在审讯被俘的中国军民时,日军又经常放出成饥饿的狼青进行撕咬,这种原本结合东西方优良品种的军犬,终于被训练得如同他们的主人一般嗜血和残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的军犬育成所所培育的日本狼青犬

跟随侵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作战的狼青犬

面对狼青的成群袭击,根据地军民也想出了应对之策,除了给基层官兵和民兵专门训练刺杀狼青的技法,保证能在被其咬住前刺中要害之外,还动员农家的土狗对狼青进行反杀。在这些土狗中,对付狼青最有效的当属一种被当地农户称为“板凳犬”的土狗。这种中国原生猎犬,因为身长体宽腿部较短,形似板凳而得名,别看平时憨态可掬,但领地意识极强,可以凭借同样强大的咬合力,以及更为完全的意志力,成功击退狼青的集群进攻。在遭遇狼青袭击时,板凳犬经常死咬住他们不放,纵使寡不敌众,也一步不退,这种顽强的战斗风格时常让狼青畏惧,其秉性也像极了艰苦抗战时的中国军民。

曾是狼青犬克星的“板凳犬“

抗战结束后,新一军的军犬训练操场

不过,单靠这种土生猎犬,只能做到被动防御,中国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专用军犬。抗战后期,有中国警犬学之父之称的董翰良,在重庆选出几只上乘的浙江昌化犬,针对日本狼青犬的弱点对其进行专门训练。经过训练的昌化犬,表现出比同期德国牧羊犬等西方优良品种还优异的战斗力,于是开始在正面战场上推广。在实战中,这些经过特训的昌化犬遇到狼青就如同猛虎扑食一般,他们常能第一时间咬住狼青的咽喉一击毙命,中国军人对日本狼青的畏惧心理开始减退。与此同时,赴印度蓝姆伽受训的新一军也开始参照美军模式训练军犬,后来还专门成立了新一军军犬训练基地,专门针对德国牧羊犬、史宾格犬等犬种进行选育和驯化。

1960年,中国开始引进东德的德国牧羊犬进行育种优化

训练中的昆明犬

跟随边防战士巡逻的昆明犬

抗战结束之际,八路军利用被俘的日军军犬训练人员和部分日本狼青,开展军犬选育与训练工作,并培育出八路军第一代军犬,并在对日最后一战中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在前人的基础上,解放军在1949年正式在北京成立军犬繁育培训机构,并在黑龙江和云南分别组建两个军犬队,人民军队从此正式拥有了军犬编制。1960年,在从东德引进的德国牧羊犬基础上,云南军犬队经过多年选育和驯化,终于在1988年培育出与西方水准相当的优良犬种——昆明犬,并通过国家验收。

昆明犬在外形上与德国牧羊犬颇为相似,拥有发达的四肢和粗壮的身体,但云南高原气候的适应力明显强于德牧,非常适合用于执行边防巡逻任务。而其敏锐的嗅觉和气味辨析能力,又让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缉毒、查验走私、防爆和搜救等特种任务。当然昆明犬在我国最广泛的用途还是边防巡逻,作为世界上对环境适应力最强的犬种之一,昆明犬基本可以在我国边防地带几乎所有环境下培育和工作,目前已经是我国边防部队的主力犬种,称为我国边防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