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科普 >


息肉是什么?(息肉是什么样的图片)

摘要:息肉是什么?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

今天给各位朋友讲解下 息肉是什么 的百科知识,其中也会对息肉是什么?(息肉是什么样的图片)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 遗传因素息肉恶变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 遗传因素息肉恶变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息肉是什么,怎么会、怎样形成的呢?

[肠息肉的基本常识?]
大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据研究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种族、饮食成分及结构等因素有关。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 遗传因素息肉恶变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什么是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

什么叫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的新生物,很多地方都可以长.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息肉的症状
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所谓"息肉"
,就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均可有息肉出现。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
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复查,一般认为,单个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第一年随访复查一次,如检查阴性者则每3年随访复查一次。多个腺瘤切除或腺瘤大于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则3~6个月随访复查一次,阴性则为1年随访复查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则改为3年随访复查一次,随访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
对于息肉进行内镜(胃镜、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变十分有效的措施。目前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高频电凝电切、高频电灼、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注射摘除、冷冻疗法等。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的定义和分类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息肉是胆囊的粘膜隆起性病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胆囊息肉最常见的恶性变是胆囊癌,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比较高,转移早,预后比较差。另外胆囊息肉的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检查确定诊断。超声对本病的检出率大于95%。是首先诊断的办法。饮食方面要进行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禁忌辛辣**性食物,要戒烟,戒酒。胆囊息肉如果大于一厘米,年龄大于50岁,单发的胆囊息肉,或者是合并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建议做手术切除胆息肉,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来进行治愈。

什么是子宫息肉

子宫息肉即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病,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它是因为炎症**使子宫颈内膜组织增生,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样改变,故也叫做宫颈内膜息肉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