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国学百科 >


救朱元璋的命,朱元璋算命

  • 救朱元璋皇帝的人是谁

    是徐达。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2]
    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秋率徐达、汤和等24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今安徽滁县)。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茔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八月,徐达等分道攻溧水(今江苏溧水)、溧阳(今江苏溧阳)、句容(今江苏句容)、芜湖(今安徽芜湖),皆克之。
    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徐达东取镇江(今江苏镇江)、金坊(今江苏金坊)、丹阳(今江苏丹阳)。镇江克后,徐达将兵自仁和门入,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朱元璋改镇江为江淮府(不久又改称镇江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镇守。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汤和同佥枢密院事。[

    朱元璋曾赐给一件兵器,后来还救了他一命

    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一起看看。

    成名之后的,根据当时的天下大势,断定元朝时日无多,于是开始找寻值得自己依托的明主,好建立一番功业。一开始跟着张士诚混,但是发掘张士诚小富即安,胸无大志,不值得自己辅佐。于是借故离开了张士诚,继续等待时机。后来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对多次邀请,认为朱元璋必成大器,就铁了心辅佐朱元璋,最终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建立了大明王朝,也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名留青史。

    虽然最终结局比较凄惨,中毒而死,但是他在明朝初年还是很得朱元璋器重的,朱元璋经常称呼“刘先生”而不是直呼其名,有事总喜欢找商量,可见有多得宠。朱元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精通天象,聪明至极,多次帮助朱元璋化险为夷,让朱元璋深为倚重。为了表达对的器重,朱元璋曾经特意赏赐给一柄御前武士使用的金瓜锤(一种武器)。

    在赏赐给金瓜锤的时候,朱元璋对叮嘱说:“我赐给你的这柄金瓜锤,平时不可妄用,除非你有急事的时候,才可以用它,切记。”得到金瓜锤之后,一直供奉在家中。直到一天半夜,突然手持金瓜来到宫门前,用金瓜锤敲击宫门,说要面见朱元璋。卫士将拦阻下来,朱元璋得知后起床命人召进宫。

    朱元璋半夜被吵醒,一肚子起床气,正要大骂,看见手里拿着金瓜锤,知道肯定是有急事,就质问:“你大半夜的不睡,有何要事要说?”回答说:“臣没啥要事,就是想和圣上您下下棋!”朱元璋不知道搞什么鬼,但是事已至此,不妨看看究竟要做什么。于是就答应和下棋,两人刚刚开始下棋,突然一个太监报告朱元璋说:“皇上大事不好,太仓(此处指国库)着火了!”

    朱元璋一听大惊,国库里面金银财物众多,此乃国家之命脉,烧了这还了得!于是顾不上和下棋,马上命人准备轿子,要亲自去指挥救火。此时却赶紧阻止朱元璋说:“皇上,您万万不能去亲自指挥救火!此时火场一片混乱,万一有人趁机行刺您,如何是好?如果您担心火势紧急,可以先让一个太监代表您,做轿子去指挥。”朱元璋听了就派了一个太监坐着轿子去太仓救火,结果太监在火场被不明身份的人杀死了。

    朱元璋这次大吃一惊,果然有人意图行刺!他问:“你为何今晚会来宫中和朕下棋?你又是怎么知道有人会行刺朕?”回答说:“启奏皇上,臣昨天上朝,发现有人在宫外偷放信鸽,举止可疑。而且臣夜观星象,发现乾象有变,所以特意手持金瓜锤来宫中提醒陛下,闯宫惊驾,还请皇上赎罪!”朱元璋大喜说:“先生救驾心切,忠君爱国,何罪之有。”朱元璋当即命人一边救火,一边搜查凶手,果然将其擒获,可惜凶手咬舌自尽,没能查出他的名字。

    如果不是半夜闯宫,朱元璋很可能会被贼人趁乱行刺,死于非命,可以说救了朱元璋一命。后来死后,刘家后人在家中悬挂了一幅的画像,画像中,朝服端坐,神态潇洒,身边有一个童子,手持朱元璋御赐金瓜锤,据说这幅画像就是为了纪念救驾朱元璋的功勋!

      郭子兴救了朱元璋一命,朱元璋如何报答他?农夫与蛇不过如此

      朱元璋是传奇帝王不假,朱元璋知恩图报也不假,但你要真以为朱元璋是什么良善之辈,那就太过想当然了。

      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前,大多都有过一段黑暗的 历史 ,朱元璋这个从 社会 最底层爬起来的千古帝王,自然也不例外。

      没有点霸道手段,不要说在元末这样混乱的天下立足,就连在濠州城混口饭吃都难。

      朱元璋后半生当皇帝后,对不起的人有很多,许多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没落得一个好下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但朱元璋前半生最对不起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郭子兴。

      上篇文章说到朱元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绩,终于得到郭子兴的认可,获封和州总兵,而朱元璋也从一个小头目,混成了领兵一方的将军。

      在独领和州之前,朱元璋便已经率众打下了滁州,或许有一些人很奇怪,为什么能单独打下滁州的朱元璋不从郭子兴部独立出来,反而将滁州的3万精兵和地盘拱手让给郭子兴,自己依然在郭子兴手底下当个普通将领呢。

      说到这里,还是需要介绍一下元末的天下形势,才能更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元末的第一支反旗是韩山童和刘福通举起来的,这两人也学习陈胜吴广,在正式起兵之前,想尽办法先搞点舆论攻势,制造点热点话题。

      但韩山童和陈胜不一样,韩山童虽然也是农民出身,但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他家是白莲教世家,一家几代人都信白莲教。

      这个白莲教虽然源于佛教的净土宗,但这个从唐、宋时期就开始在中国大地流传的教派,却跟佛教有很多不同之处。

      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因其“在家出家”,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

      白莲教还有一个怪处,这些职业教徒都喜欢搞父死子继的家族式传承,一代传一代,教产和手段就如同一门手艺样,稳定的传承到下一代,所以这些白莲教教徒都很厉害,信仰坚定不说,传播教义的手段也都很高明。

      韩山童就出自这样的家庭,所以在鼓动群众方面,还是有点本领的。

      白莲教传着传着,内部也不知怎么的传出了“弥勒降生” 的预言,而且这个预言传了很多年,很多教徒对此都深信不疑,更不要说明教也弄出了一个“明王出世” 的说法,这两个预言混到了一起,悄然间增加了预言的可信度。

      元末时期,很多百姓都信“弥勒降生”“明王出世”这一套。

      公元1351年的时候,韩山童和他的信众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等人看到元末时节,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十分突出,认为时机到了,所以韩山童就打着“明王出世”的口号,给予百姓希望,明王一出世,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这样虚假的谎言,却依然有很多人坚信不疑,这并不是当时的老百姓很傻,还不是世道太差了,老百姓的日子太苦了,要是能好好过日子,谁有这闲工夫参加什么教会,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不香吗?

      韩山童暗地里策划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舆论攻势,宣传效果十分好,声势闹得很大。

      随后,韩山童等人在安徽阜阳聚众3000人举兵起义,结果大会开打一半,官兵来打,韩山童不幸被杀了,刘福通等人带着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跑出去后,继续把会开完,喊完口号,定下目标,又重新杀回阜阳,是为红巾军起义。

      元末起义军主要分两派,红巾军一系和非红巾军,朱元璋、郭子兴、徐寿辉、明玉珍、陈友谅、刘福通、韩林儿都是红巾军一派,占据浙东的方国珍、占据江浙的张士诚不是红巾军一派的,这些人都是后来趁乱起来的起义军领袖,没啥目标。

      都不用分析利弊,光从名字上看,就能看出来想造反还是跟着红巾军干才有前途。

      当时元军主力在黄河附近跟韩林儿互相掐架,而郭子兴带着朱元璋这群人,在长江流域的南京、滁州、凤阳这一块活动,小打小闹,也没闹出啥动静。

      朱元璋占据滁州的时候,虽然他出力不少,但他的班底依然是郭子兴的部将,就连他自己也依然是靠着郭子兴吃饭的,先不说朱元璋占据滁州后单干,能不能服众,就说滁州这样一块交通闭塞的地盘再加上3万人,给元军塞牙缝都不够。

      朱元璋这个人很精明,从不干吃力不讨好的事,也从不把事情做绝了,何时何地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所以让朱元璋自己单干,独自面对元军的攻势,这很不朱元璋。

      脑子活泛的朱元璋早在濠州城的时候,就背着郭子兴偷偷摸摸的跟孙德崖交好,脚踏两只船,也不怪郭子兴的老部下都喜欢打朱元璋的小报告,也实在是朱元璋这个人不老实,屁股不干净。

      郭子兴虽然反复猜忌朱元璋,但总体来说,他对朱元璋还是很不错的,把干儿女嫁给他,把朱重八捧成朱公子,又重用朱元璋,把大头兵捧成了总兵,朱元璋有能力不假,但郭子兴对朱元璋也真不错,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朱元璋对郭子兴其实也还算可以,在濠州城营救郭子兴,又将滁州拱手相让,表现的也算有情有义。

      结果郭子兴还是因朱元璋而死,而在他死后,朱元璋也将他的家人结果了。

      这对岳父、女婿之间的关系,实在是说不清,理还乱。

      朱元璋占据和州之后,小日子过得很红火。

      和州离长江不远,跟南京也就一江之隔,水路畅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粮食很多。

      相比之下,之战后一直没缓过劲来的孙德崖就比较凄惨了,部队没粮食了,士兵也都饿得嗷嗷叫,听说朱元璋混得不错,孙德崖就来找朱元璋,想来和州吃顿饱饭,解决一下兄弟们的伙食问题。

      朱元璋跟孙德崖的关系还不错,也就答应了。

      孙德崖来了和州后,将主力带入和州城内驻扎,也算过了几天好日子,结果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闻听朱元璋这个败家玩意,竟然跟自己的死仇孙德崖搞到一起了,气得浑身发抖。

      跟敌人拉帮结派,朱元璋的这种行为跟反叛都差不了多少了,所以郭子兴手底下很多人,都说朱元璋反了。

      郭子兴尽管十分生气,但他还是愿意信任朱元璋的,也没跟朱元璋通信,郭子兴连夜带着一帮人从滁州出发,快马加鞭的就赶到了和州,他要当面质问朱元璋到底想干什么。

      到了和州之后,郭子兴直接杀到朱元璋的房间,坐在主位上,一句话都不说,朱元璋就跪在下首,当时的气氛很严肃,朱元璋也知道坏事了,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就老老实实的跪着。

      过了好大一会后,

      郭子兴怒气冲冲的冒出一句:

      “下方是谁!”

      “总管朱元璋。”

      郭子兴大喊:“你知罪吗?你能逃到哪去!”

      朱元璋低声回话:“儿女犯罪了,又能逃得到哪里去?家里的事迟早好说,外面的事要紧,得马上办。”

      郭子兴问:“什么事?”

      朱元璋:“孙德崖在城里,上次在濠州结下了死仇,现在他的人多,处理不好,可能会出事,大人要当心。”

      郭子兴还有点不信,但几句话下来,看到朱元璋的态度很好,郭子兴也就把朱元璋打发走办事去了,一个人在屋里喝闷酒。

      当夜,孙德崖得知郭子兴来了,他也觉得无趣,想要赶紧离开和州,避开这个仇人。

      朱元璋假模假样的劝了几句,探出孙德崖不想开打是真的想走,他立马建议孙德崖为了避免两军冲突,还是尽快安排部队出城为好,让大部队先出城,孙德崖殿后。

      孙德崖同意了。

      因为孙德崖部队中很多将领都和朱元璋有交情,朱元璋就出城送一送,越送越远,送出几十里路,原本还有说有笑的,突然后方有人上前传话,说是孙德崖和郭子兴在城里打起来了,两帮人火拼在一起,死了很多人,还说孙德崖被郭子兴抓住了。

      这些可热闹了。

      听到消息后,朱元璋吓得一机灵,赶紧让亲兵耿炳文和吴祯靠近自己,以防意外。

      插句题外话,后来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时,这个耿炳文就是为数不多的能活下来的幸运儿,耿炳文十分擅长防守,地位不高不低,是朱元璋故意留下来给朱允炆用的守将。

      朱元璋见势不妙,让亲兵护卫自己,他骑着马就往回跑,结果被孙军用刀拦下来了,还有人抓住了朱元璋坐骑的缰绳,拽着马就把朱元璋拉回来了。

      一众将领围上来,都来质问朱元璋这到底是咋回事,有人说朱元璋肯定知情,故意演戏抓了孙德崖,还有人要立马把朱元璋杀掉为孙德崖报仇。

      但朱元璋慌忙解释,说自己也不知道,都是误会,都是误会。

      结果说着说着,朱元璋找到机会,勒马就往回跑,颇有点亡命之徒的感觉。

      孙德崖部队的将领纷纷追赶,射箭的射箭,还有拿枪的去刺朱元璋,跑了十几里,前后也就十分多钟左右,朱元璋又被抓住了,这下可不是座上宾了,成了真真的俘虏。

      朱元璋心想这下可完蛋了,自己老丈人恨死孙德崖了,只要孙德崖一死,自己也就离死不远了。

      这边孙德崖部队派人去和州喊话,说是抓到朱元璋了,要用朱元璋换孙德崖。

      这个时候的郭子兴正逍遥呢,他好不容易把自己的仇人孙德崖抓住了,为了羞辱孙德崖,郭子兴还给孙德崖套上枷锁,让孙德崖陪自己喝酒呢。

      按照郭子兴的想法,待会他也要先把孙德崖毒打一顿,好好羞辱一番,然后也扔进地窖里,再把孙德崖杀了。

      郭子兴正得意呢,闻听朱元璋被抓了,这可把郭子兴整懵了,十分担忧。

      从郭子兴的反应来看,他还是很关心朱元璋的,如果他真的想弄死朱元璋,只要把孙德崖一杀,再借刀杀人,让孙德崖弟弟杀掉朱元璋,两全其美。

      但他终究还是放不下朱元璋,最终决定拿孙德崖换朱元璋。

      先放谁成了问题,郭子兴和孙德崖两方都有仇,互不信任,最后决定,郭子兴先拿徐达换回朱元璋,再用孙德崖换徐达。

      朱元璋到底是平安回来了,而郭子兴的大仇人孙德崖也活了下来,这给郭子兴气得不轻,竟因为这件事气结生病了,孙德崖刚离开没有多久时间,郭子兴就病死了。

      有关郭子兴的死因,各类史书记载的都差不多,大致就是郭子兴因为朱元璋被抓,无奈放走孙德崖,导致心情得不到平复,郁郁而终了。

      所以说郭子兴因朱元璋而死。

      也可以说,在最关键的时刻,郭子兴显露真情,力排众议保护了朱元璋,救了朱元璋的命。

      如果再算上朱元璋刚投奔红巾军就差点被守卫当探子砍掉那件事,郭子兴前前后后救了朱元璋两次。

      那朱元璋又是如何回报郭子兴的大恩呢?

      郭子兴没舍得用在朱元璋身上的借刀杀人,结果反被朱元璋用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唉,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郭子兴不如朱元璋的原因吧,杀伐果断也好、仁义爱民也好,都比犹犹豫豫要强。

      郭子兴死后,郭家军就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军中军务就由郭天叙、张天佑和朱元璋共同执掌,但这支三足鼎,有一只足也实在太粗壮了一些。

      由于主将刚死,郭家军害怕这个时候元军来攻打,就想找个靠山,恰巧这个时候红巾军大佬杜遵道派人来商量统一指挥的事。

      郭家军一商量就决定让张天佑去亳都一趟,商量一下具体的事务。

      不久后,张天佑带着杜遵道的文书回来了,委任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虽然朱元璋名义上排第三,但郭天叙和张天佑哪是朱元璋的对手,郭家军的实际掌控权还是落在了朱元璋手里。

      那这个时候朱元璋手里都有哪些谋臣武将呢?

      汤和和徐达是朱元璋的儿时玩伴,早在和州的时候,这两人就已经决心依附朱元璋了。

      打定远的时候,收服了猛将缪大亨。

      去滁州的路上,李善长来投。

      行军到定远秒山时,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来投。

      打滁州的时候,胡大海带领全家来投奔朱元璋。

      打完滁州后,有了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义子沐英等亲人的帮助。

      在和州的时候,邓愈率领一万多人来投朱元璋,在附近当土匪的常遇春也听说了朱元璋的大名,独身来投。

      此外朱元璋身边本就有耿君用、耿炳文父子等人。

      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哪个不是个顶个的豪杰,徐达、常遇春、邓愈、李善长、冯国用、冯胜等,日后谁不是是震铄古今的名将和大人物,但这些人都愿意在朱元璋账下听令,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朱元璋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在郭子兴死后,又怎会甘愿臣服于郭天叙和张天佑。

      更不要说在滁州城中,郭子兴打压朱元璋时,郭天叙和郭天爵兄弟二人竟然瞎凑热闹,还想用毒酒毒害朱元璋,实在是班门弄斧,不知所谓啊。

      郭子兴一死,新仇旧账就要一起算了。

      朱元璋打下太平后,元军和地方民兵一起夹击朱元璋,当时来打朱元璋的民兵元帅叫陈埜先,他是当地的一个地主,最痛恨红巾军。

      结果陈埜先被朱元璋俘获后,硬是被朱元璋拉着拜了把子,结为兄弟。

      之后攻打南京时,陈埜先和他的妻儿老小被扣押在太平,而张天佑则带着陈埜先的兵去攻打南京,结果陈埜先私下命令自己的部队不要出力,在旁边看戏就行。

      其实陈埜先的小动作和暗地里传出去的口令,都已经被朱元璋安排的探子捕获了,但朱元璋就是不告诉张天佑,任由张天佑吃了个败仗。

      兵败之后,朱元璋顺水推舟干脆放掉陈埜先,让他亲自率领自己的兵和张天佑、郭天叙一起去攻打南京。

      朱元璋这个人比较阴险,喜欢用阴招,他心知肚明十分仇恨红巾军的陈埜先,绝不会轻易服软,只是假意投诚,但朱元璋装作不知道,还要演戏,就是为了阴张天佑和郭天叙。

      果不其然,陈埜先在攻打南京的时候,叛变了,跟南京守将里应外合,轻轻松松就把郭天叙和张天佑给杀了。

      借刀杀人玩得出神入化,实在是高,如果郭子兴有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后,不知该作何感想。

      搞定了郭天旭、张天佑后,郭子兴就剩下一个小儿子郭天爵和一个女儿了,但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彻底掌握了郭家军,郭天爵如果表现良好识时务,说不定朱元璋还会放他一命。

      但郭天爵也是一个拎不清的,不太识时务,他总认为朱元璋霸占了郭家的遗产,而这些原本都是自己的,所以郭天爵就开始搞小动作要害朱元璋,但朱元璋是个人精,早就等着郭天爵自己露出马脚,好给自己诛杀他的借口。

      公元1357年,郭天爵刚有动作,就直接被朱元璋给砍了。

      这可能就叫钓鱼执法吧。

      而郭子兴也就剩下一个女儿还活着,朱元璋看着可伶,想到郭子兴曾经对自己这么好,心一软就把郭子兴的小儿女收为妾室了。

      至此,郭家军彻底变成了朱家军。

      这一年朱元璋29岁,

      占南京,手握十万精兵,

      北望元大都,意气风发,

      气冲天。

      (未完待续)

      论白手起家,古今中外,我只服朱元璋

      (三)攻占和州后,朱元璋为了树立威信,用了个土办法

      朱元璋少年时饿晕在路上,被老婆婆的一碗汤救了命,称帝后是如何报答的...

      朱元璋他少年的时候晕倒在路上被老婆婆一碗汤救了命,他当上皇帝之后,其实是把老婆婆接进了宫,让他受到很好的待遇

      皇帝的八字格局

      古书云:【大林龙出值天河,四库土全居九五】

      林弘易学注:取年柱戊辰纳音大林木,辰为龙,取象大林龙,若得时辰丁未天河水,则飞龙入天河,月日柱最见戌丑,则地支辰戌丑未会全四库,威震四方,一统天下,属九五至尊之命。

      如明太祖朱元璋

      八字:戊辰、壬戌、丁丑、丁未。

      年柱纳音大林龙见时辰丁未天河水,月日时三柱纳音为水,大林龙入天河,支见辰戌丑未雄居四方,登九五至尊。

      《兰台妙选》格局:“逞江河之量,则灵槎入于天河”与此句意思相同。

      朱元璋为人心狠手辣,为何对"算命先生"如此敬重?

      朱元璋为人心狠手辣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却对一类人从头至尾都是非常的尊敬。这一类人在古代叫做相士,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算命先生。那为什么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会对一个民间的算命先生存有这么高的敬意呢,这一切都要从他进入军营开始说起。



      其实哪一个小孩子不是天真的呢,朱元璋小的时候也不例外,只不过天灾加上人祸让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元朝人残暴的统治,他被分为最低贱的那一类人,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配拥有,这样的人对当时的世界还会抱有善意吗?加上自己的父亲时候连给自己父亲安葬都不能体面,自己被逼无奈做了和尚之后,又连饭都吃不上,开始自己的乞丐生活,这样的人经历了太多,也游历了太多的地方,他比谁都明的世间的险恶。所以对他后来屠杀自己的臣子那些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做乞丐的时候,收到了自己发小汤和他邀请去了军营之中。这可比流浪生活好太多了,到了军营之后,他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头脑,不仅是在军事战略方面有很高的天才,每次出征的时候他也是第1个冲在前面,很快他就受到了自己上级的重视。



      因为处在一个朝代的末年时,社会总是非常混乱的一个派别与另一个派别的争斗是很正常的,朱元璋所在的军队,就有另一个割据发生过矛盾,也就是他在另一个割据首领的手里救回了自己的上司,但也因此,他受到了上司的猜疑,就因为他的名气大过了自己,所以他的上司,不能再容忍他,继续留在自己的身边。这一次又一次面临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了自己最信任的24位士兵和自己一起离开这个军营。虽然自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小乞丐,但是对于未来的路,他还是很慌的。



      在自己离开的路上,他看到了路边的一个算命先生,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的,就上去给自己算了一卦,先生让他在纸上写下一个字,他便写下布帛的帛字。本来在自己还没有写字的时候,他看算命先生看自己的眼神,就有点奇怪,在自己写完字之后,算命先生更是露出了一种非常震惊的表情。他多次询问算命先生自己以后的命运,但是算命先生自始至终都是惊讶的没有说出过一个字,他感到无奈,正要走的时候先生突然冲他跪下说,你以后一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自己也是被对方说得一头雾水,但是等到他找到了一个客栈住下来仔细想的时候,竟然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算命先生会做出那样的反应。



      他写的那个字,上面不就是皇帝的头下面不就是皇帝的尾吗?难道自己以后会做皇帝?对于算命先生这样说虽然他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但最终都是给对前途迷茫的他一点指点,他也坚信自己以后一定会成就一番的。后来的他真的成了算命先生所预言的那样,他也成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将军谋士一个都不放过。



      但是唯独因为算命先生的那句话,让他对天下的算命先生都非常的尊敬,他认为如果当时没有那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的指点与肯定也肯定不会有现在的自己。还曾经诏令天下要找到那位给自己算命的先生,只是这位先生,也许注定了朱元璋与这位先生只有一面之缘,朱元璋始终没有找到这位曾经给他算命的先生。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