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科普 >


诸葛亮《诫子书》创作背景,《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藏斋网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发明家、书法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曾发明孔明灯、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诫子书》的创作背景

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不上参与儿子的成长,后来给儿子诸葛瞻写的诫子书,希望他能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可见诸葛亮对他的儿子有无限的期望和殷殷教诲都表达于此。这则家训浓缩了诸葛亮毕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让人受益匪浅。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原文解析

一个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要时长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修身养性,简朴,朴质更能养好一个人的品德和修行。如果被众多利益,欲望所蒙蔽了双眼就很难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不做到淡泊,平静的心很难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得很远。想要学习首先要学会静,抛弃杂念,一念不起排除外界干扰,才能真正学习到精髓,而一个人的才华恰恰都是来自学习(所以“静”是关键),不学习很难成长和提高自己,才疏学浅的话很难有更高更深层次的见识,没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就没办法使学习有所成就。纵欲怠慢放荡消极时就不能更好的鞭策自己更加奋发图强,聒噪暴躁焦灼都不能养性(“躁”却又是失败之根本)。随着年华和时间的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耗殆尽,最终凋零枯败,没有才能没有见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与世事隔离,最后悲哀的守在自己的穷舍里,到时候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又有什么用呢!

这篇《诫子书》诸葛亮写于公元234年,原文主要围绕着“静”和“躁”来告诉诸葛瞻如何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品学兼优做为有用之人。短短的几十字却蕴含人生大智慧,一切的成功都围绕着静,同时把失败归结于躁,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这些都是诸葛亮一生所总结出的经验。修身养性是人生很简单的话题却是人生最难的作为。只一个静字就可以让我们修行一辈子。非常简单却又太过复杂。希望读者看完能加以自律,时刻告诫警醒自己。不要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