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制冷专家
夏日炎炎,空调是每家必不可少的电器。空调夏天能制冷,冬天能制热,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发明。
空调制冷、制热的技术得以实现,有一种名为“雪种”的东西特别重要。“雪种”名字不仅好听,也是空调技术的核心物质之一。雪种其实就是制冷剂,又被称为冷媒,氟利昂,就相当于人体当中的血液一样,运送养料等,只不过“雪种”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自身的状态变化完成能量的转化,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早期的雪种是1805年埃文斯提出在封闭循环中使用挥发性流体的思路,用以将水冷冻成冰。他描述了制冷系统中,在真空环境下将乙醚蒸发,并将蒸汽泵到水冷式换热器上,冷凝后再次使用。
1834年帕金斯第一次开发出了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并且获得了专利。在他所设计的蒸汽压缩制冷设备中使用二乙醚(乙基醚)作为雪种。
1930年梅杰雷和他的助手在亚特兰大的美国化学年会上终于选出氟氯烃12(CFC12,R12,CF2CI2),并于1931年商业化,1932年氟氯烃11(CFC12,R11,CFCI3)也被商业化,随后CFCs和HCFCs陆续得到了开发,最终在美国杜邦公司得到了大量生产,成为20世界主要的雪种。
1985年2月英国南极考察队队长法曼首次发表报道称,从1977年起就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在每年9月下旬迅速减少一半左右,形成“臭氧空洞”持续到11月逐渐恢复,引起了世界性的震惊。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要使臭氧发生消耗,这种物质必须具备两个特征;含氯、溴或另一种相似的原子参与臭氧变氧的化学反应;在低层大气中,必须十分稳定(也就是具有足够长的大气寿命),使其能够达到臭氧层。例如氢氯氟烃雪种HCF22和HCFC123,都有一个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大气寿命分别为12年和14年,且氢原子相对活泼,能在低层大气种发生分解,到达臭氧层的数量就不多。因此HCFC22和HCFC123破坏臭氧的能力比CFCs小得多。
臭氧层的破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注意,纷纷开始研究新型的雪种用以替换之前的制冷剂,保护地球生态,人人有责。下期带大家认识新型环保雪种制冷剂。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