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国学百科 >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关于地藏王的传说有哪些?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关于地藏王的传说有哪些?

关于地藏王的传说有哪些?

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就是说地藏前世的身世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又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有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选择了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越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谤听”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 “大悲”相呼应。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女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在经中,释迦佛又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种种的不可思议行愿。

地藏菩萨恒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

经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六道中的众生。

地藏王的故事

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

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 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 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 供养于佛寺。

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 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 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 者,即地藏菩萨是。”

就是说,地藏前世曾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诸多详细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

此婆罗门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

其母承孝顺女所作功德,得以离地狱而生天。 (二)地藏菩萨于过去无量劫前,曾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极多杀生罪。

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然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心,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事迹,说明地藏菩萨广行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当父母仍健在之时,作为子女要竭尽孝道。

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更重要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完全吻合。

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这是不无道理的。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紧密结合,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位大师和近代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

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超度与儒家的孝道结合起来,使佛教进一步服务于中国社会。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

彼时有佛名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

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

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远济度一切苦恼众生。是长者子遂发大愿,我从今日至未来劫,悉令一切苦恼众生脱离苦海,然后我方成就佛果。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地藏菩萨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声闻身。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

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的话:“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欢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

此即是地藏菩萨。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狱。

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医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

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未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

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

(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④妄语。(三)谤正法。

(四)疑三宝。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

地藏菩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

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地 藏 佛 的 典 故

地藏菩萨还未成佛,因为他曾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更多关于地藏菩萨的事迹请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里有

【地藏菩萨】

地藏,梵名Ks!itigarbha ,音译作乞叉底檗婆。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即受释尊之付嘱,于释尊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关于地藏菩萨之名义,地藏十轮经卷一以(大一三·七二二上)‘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称地藏。大方广十轮经卷一以地藏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宝藏)之义;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

据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地藏菩萨常变现如是无数之化身济度众生,故又称为千体地藏。

地藏菩萨之本缘故事,有多种说法。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仞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而产生恭敬景仰之心,为证得此庄严之相,而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同经同品又谓,地藏菩萨为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时之一婆罗门女,为救度其母出离地狱,而为母设供修福,并发愿尽未来劫广度罪苦众生。又同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亦举出二说:(一)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之王,其国内人民多造众恶,遂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二)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其母堕于地狱受苦,光目为救度之,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待众生尽成佛后,方成正觉。上记诸说皆随地藏信仰而广传人间,故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地藏菩萨慈悲怜愍之广大誓愿。

地藏菩萨之形像有多种,大日经卷三等以之为菩萨形,并饰以宝冠、璎珞等。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等则以之为沙门形。一般广为流传之形像,为内秘菩萨行,外现沙门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

请问地藏王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地藏菩萨介绍 梵语音译是乞叉底药沙K***igarbha。

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 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於二佛中间, 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之大悲菩萨也。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 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

地藏萨埵也在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嘱累人天品曰:「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 ,於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天龙八部大会之中, 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於汝, 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百一夜。」 地藏十轮经一曰:「此善男子一日每晨朝时,为欲成熟, 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诸定,从定起已於十方诸佛国土, 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其所应利益安乐。

」 地藏本愿经下曰:「现、未来天人众, 吾令殷勤付属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地藏十轮经一曰:「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 地藏讲式曰: 「梵号叉底俱舍密,亦号悲愿金刚,今号地藏萨埵也,彼胎藏界现九尊之主, 伴度九界亡情,此金刚列宝生会举大悲之幢导三有迷途。 」 案地藏菩萨名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众生赖以救苦自誓, 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现身於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其状圆顶, 手持宝珠及锡杖或云。

即阎罗王之化身也图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生新罗国主,家姓金号乔觉。 永徽四年,年二十四岁祝发携白犬, 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池州府东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山头七十五载; 至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计年九十九岁时,有阁老、闵公素怀善念每斋百僧,必虚一位请洞僧(即地藏也)足数僧, 乃乞一袈娑地公许衣,偏覆九峰逐尽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后, 亦离俗网反礼其子为故。

今侍像左道明右闵公职,此故也菩萨, 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显灵起,塔至今成大道图, 九华山之肉身殿相传为地藏成道之处,有磴八十一级缘练以登峻、险不堪言状, 其化成寺即地藏王宫中存地藏之遗迹甚多。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曰:「无知愚人妄谓地藏菩萨是暹罗国太子, 其肉身塔遇闰大七月,彼国之王亲来开塔,岂知此系新罗国王族出家姓金名乔觉 ,於唐玄宗时来九华数十年后,坐脱肉身不坏,逐以全身入塔,绝无开塔之说。

当唐之时高丽有三国,一高勾丽、二新罗、三百济后高勾丽吞灭二国, 而但名高丽耳近时,愚人不知新罗逐讹作暹罗唐时,亦无暹罗之名。 彼系两国一暹国一罗斛国后并为一,逐名暹罗,此僧事迹具载九华志宋高传。

」 藏传佛教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同对待显教的其它菩萨一样 (文殊、观音、大势至外),没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多像八大菩萨一铺供奉,或在阿弥陀佛圣众图中显示,坐像立像均有,彩塑、铜铸鎏金、绘画俱足。 地藏菩萨的标志,是右手捧一宝珠。

【关於 「地藏王菩萨」的名号】 在佛法中,菩萨是依其特德来立名,不像我们一般人的名字,与自身的心行毫无关系。中国熟知的四大菩萨,於其名号都加上一个赞词,如 【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王】, 由地藏王菩萨 「大愿」的赞词来看,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

地藏王菩萨的梵名为 「乞叉底檗婆」(Ksitigarbha)而其中的(ksiti),是Ksi转化而来的,由具有地或住之意是地与大地,也是 「地大」。而「檗婆」(Garbha)是胎藏或含藏、伏藏之意,如金矿、银矿、煤矿、铁矿等。

於佛法中名为「藏」,则足指库藏的意思。 「地藏王」的含义,从 「地」来说;也是四大之一,能担当一切,一切高山峻岭,万事万物都在地上。

所以,以 「地」来此喻地藏王菩萨的功德,能够荷担一切众生的难行苦行。 「地」也有依止义,一切草木皆依地而出生成长。

比喻世间一切自利利他功德、,依地藏王菩萨而存在而引发。 地藏王菩萨能含藏种种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荷担一切难行苦行,救度众生,所以名之为地藏王。

世俗称为地藏王王,这名称的由来,也许是因为地藏王比丘为新罗国王子的因缘,而加「王」字以尊称之。 由唐朝的不空三藏大师所翻译的《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中举出。

地藏王的梵名为 「乞洒诃罗惹」(ksal)arana)的梵名。「乞洒」Ksa是地之意,「诃罗惹」harana是含摄之意,可知追也足地藏王的梵号。

经中并说明地藏王菩萨与金刚界曼荼罗南方费生如来的四亲近菩萨中的金刚幢菩萨同体异名。 住空海大师的《最胜王经》中也开宗明义地记载:「据金刚顶经,妙幢、虚空并是宝部尊。

此部费生为王。(、、、中略)妙幢,地藏王异名。

」都足同一说法。 这足因为金刚幢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中,位於宝生如来酌西方,具足大悲方便功德,为了表徵证得是为菩提的因地菩萨,所以被视为与万法能生之体的地藏王菩萨同体。

《地藏王十轮经》中有一句描述地藏王菩萨的偈子,非常的贴切: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秘犹如秘藏。」 地藏王菩萨的忍波罗蜜第一,所以安忍不动如大地,犹如大地能够承载一切众生的种种罪业,了知一切生命的法要,所以尊名为 「地藏王」。

另外经中又记载:「此善男子(即地藏王菩萨)成就如足不思议功德伏藏。」又记载:。

请给我说说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详细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

此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

其母承女孝顺,为作功德,离狱生天。 (二)地藏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

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意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

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事迹,说明地藏菩萨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

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不无道理。

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大师和先师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度亡与中国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进一步与中国社会相适应。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

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度一切苦恼众生。

长者子遂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

地藏菩萨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声闻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

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的话:“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

一王发愿: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实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萨是。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狱。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

医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

但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末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

(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④妄语。

(三)谤正法。(四)疑三宝。

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地藏菩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

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地藏菩萨成佛的故事如题~~~

补充评论中所说的地藏化身金乔觉 在释迦佛灭度之后,弥勒佛未出世以前,众生失去了慈父,谁继承释迦佛的志愿度娑婆的众生呢?就是地藏菩萨。

世尊把我们嘱托于地藏菩萨,所以我们应该要认识地藏菩萨、了解地藏菩萨。由认识、了解,而对地藏菩萨生起信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称地藏菩萨为地藏王菩萨,“王”是自在之意。 地藏菩萨证到诸法的实相,得大解脱,所谓解脱也就是自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称地藏菩萨为地藏王菩萨,“王”是自在之意。地藏菩萨证到诸法的实相,得大解脱,所谓解脱也就是自在。

我们现在因为未解脱生死,被生死所缚,不得自在。地藏菩萨生死自在,要来人间随时可以来,要离开随时可以离开,生死去来,自由自在。

还有大小无碍自在,所谓“于 一 毛 端 现 宝 王 刹,坐 微 尘 里 转 大 法 轮。”地藏菩萨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所以称为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常常现身于人、天、饿鬼、地狱之中。地藏菩萨示现的是甚么相呢? 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出家相,身披袈裟,一手执宝珠,一手执锡杖。

所谓“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镇开地狱门。”地藏菩萨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三宝,所以一定示现出家相。

地藏菩萨又称为善安慰说者,能够以巧妙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解释第一义谛之理。又能够开导初学大乘佛法的众生,令他们不会退心。

地藏菩萨也像释迦佛一样,发愿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度众生。 地藏菩萨的伟大精神,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的众生越要去度化。

释迦佛在五浊恶世成佛,入灭后把我们交给地藏菩萨,自然是非常放心。 地藏菩萨有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可知道地藏菩萨度众生的愿力,不但在我们这个世界无极限,就是在十方其它佛国土都没有极限。 所以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释迦佛在忉利天讲地藏经的时候,大智文殊尸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都来随喜。因为地藏菩萨是大愿王,大愿必含大智、大行、大悲。

有大智、大行、大悲才可以发大愿,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智慧的人,他的烦恼一定很重,自己每天都烦烦恼恼的过日子,又怎么会发大愿度众生呢?如果单有度众生的愿而不修菩萨行,愿望亦不会实现,所以发大愿之后就要修广大的菩萨行。

还有,如果没有大慈悲心,他根本就不会发大愿度众生。 地藏菩萨的大愿内具足大智、大行、大悲,而且勇猛精进,超过一切菩萨,所以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精进勇猛力及与众生之间的感应力,是其它大菩萨所不及。

地藏十轮经说:“若果有人在一百劫中那么长的时间,礼拜供养文殊菩萨、弥勒菩萨或其它大菩萨来求愿,不及有人在一饭食间那么短的时间,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而求愿,地藏菩萨的功德威神力很快就满他的愿。 ”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有甚么因缘令地藏菩萨发那么大的愿呢?地藏菩萨曾先后多次发大誓愿“度众生,空地狱”,其因缘在地藏经里有很详细的描述,希望大家能够抽时间看一遍。 地藏菩萨曾先后多次发大誓愿“度众生,空地狱”,其因缘在地藏经里有很详细的描述,希望大家能够抽时间看一遍。

地藏菩萨不止一生、两生发大誓愿度众生、空地狱,而且还生生世世,甚至现在还在发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因为地藏菩萨见到造罪的众生,今生造罪,下一生受苦,在受苦之中又造罪,再下一生,又要继续受苦。

众生的罪和苦,永无了期。 所以不断发愿度众生出离罪苦,不再在苦海里面浮沉。

根据杂阿含经,人有四种生死不同: 1。 从暗入暗——暗,不一定指地狱,人间阴暗的一面就是贫穷、多灾多难。

如果生在暗处,又再造恶业,死后必定堕三恶道,称为从暗入暗。第二个暗字,是指三恶道。

2。 从暗入明——众生虽然生在贫苦之家,或是多灾多难之处,但仍然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命终之后,生在人天享福,是谓从暗入明。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