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生活科普展示 >国学百科 >


易经处世哲学

《易经》第八卦 比卦 处世哲学 诚信团结

《易经》第八卦 比卦 水地比 坎上坤下

比卦,亲比,亲密的辅佐。冲为地,坎为水,地上有水。水得地而蓄而流,地得水而柔而润,水与地亲密无间。比者,辅也,密也。故比象征亲密比辅。彼此能亲密比辅自然吉祥,但应比辅于守持正固而有德的长者,择善而从。
比卦卦辞: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卦辞意思:
原筮:指原来曾作过的卜筮。
元永贞:指一开始便贞正。
不宁方来,后夫凶:指一些小国立即前来归附,迟则有遭征讨之祸。
意思:吉祥。探本求原,再一次卜筮占问,知道要辅佐有德行的长者,长久不变地坚守正道,不会有祸害。连不安分的诸侯现在也来朝贺,少数来得迟的诸侯将有凶险。

比卦卦辞的人生启示:诚信团结

比卦是异卦相叠,上卦为坎为水, 下卦为坤为地。地上有水 便是比卦的卦象。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地承载水,水滋润地,两者相互依存。水在大 地上慌动,泥土因为有了 水而湿润可以养育万物, 这就像君王巡视四方,恩 泽四方,群民与君王一条 心,共同辅佐君王,而君王 居安思危,能够严谨治国。
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比并不是朋友之间友好、重感情,而是存在着上下级、大国与小国、强与弱的对比,上级、大国、强势一方,不用暴力或强硬的手段,而是采用修睦的方法达到使别人归顺的目的。
从卦象上看,比卦之中的下卦为坤,为依附之意,表示“下顺从也”,而上卦之中的九五之位是阳爻居刚位,有刚健中正之德。所以下顺从上,天下太平。若是后来者,也就是迟迟不肯亲近九五之人,最后可能无路可走,所以结局是“凶”。
占得此卦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和”,与人和睦相处,相互帮衬,而不是竞争或是敌对状态。若占卦的人处于领导职位,则要奖赏员工,亲近员工,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出成绩。但是若要做一点,领导人首先要具备三点:一是元大,即肚量大,能容人,不与人斤斤计较。二是永长,即长久坚持,不因人、因事、因时而变。三是贞正,即按纯正之道办事。具备这三点,会有威望,人们就会心甘情愿服从你、归附你。
若占得此卦的只是一个普通职员,因为形势十分被动,凡事应该与他人亲附才能吉利,要择善依附,不要单打独斗,独来独往。要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遇到元大、永长、贞正的领导人,要趁早依附过去,如果太晚了,人家觉得你心意不诚,可能就不把你当自己人了。如果找到能欣赏自己、提拔自己的人,那事情就好办了。

问问各位,"大中至正,其介入石"出处是?

“大中至正”一词,出自明·王守仁(阳明)《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意思是:不知道先生在这居住,待在这里养生修性,精通于这一个,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看待事情都是中立的态度。
“其介如石”一词,出自《易》,大中至正,唯中才能得其正。做人要不偏不倚,看待事物要从中立的立场去看。做人不偏不倚,就是不要对人有成见,看人要持中,公允,不要因人废言。

看待事物要从中立的立场去看,就是不要预设立场,多听他人意见,多考虑他人立场,不固执,不偏执。这样,自身才能正,才能不为小事、琐事烦恼,才能生活愉快幸福,才能服人。



扩展资料: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传习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重读易经之《履卦》:慎行防危,敬慎不败

《履卦》讲的是慎行防危的处世哲学。我们经常讲“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履卦讲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履卦用了另外一个意象,叫做“履虎尾,不咥人”,踩着老虎的尾巴走,却没有被老虎吃掉,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步都走的非常谨慎,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大意,比平时走路要多十二分的小心。如此才能敬慎不败。我举两个例子。

一,大公司的治理原则。比尔盖茨说,“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的距离”,任正非也有类似说法,他说,“华为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正是这种“危机意识”,让他们的事业得以屹立不倒。一家大的公司犹如一台复杂的机器,每一个流程、每一个零件都必须被精细管控。一个微小的错误经过每一个流程的放大,最后都会演变成一个巨大的故障。因此,大公司的治理原则,就是要把“危机意识”和“精细化管理”的精神,烙印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实际上,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大公司,对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来说,这一原则都是无比重要的。

二、安全管理的原则。现代安全管理的原则经常会提到“墨菲定律”:一个灾难性的事情如果可能发生,不管这个可能性有多小,它就一定会发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厂房存在火灾隐患,即使这个隐患引发火灾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个火灾也一定会发生。因此一家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杜绝任何隐患的存在,决不能马虎松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隐患,处理的那么细致是不是过分了?但是站在组织的角度来看,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必须对隐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才能确保安全。

三、目前的疫情防控。在武汉疫情爆发的初期,有些专家就是犯了麻痹大意的毛病,觉得这个病毒没有很厉害,正好又是两会时期,不要反应太大,结果任由疫情发展,最后变为不可收拾,希望疫情结束后,国人(从到企业再到个人)能够真正从中学到教训。  在疫情处理的问题上,正是许多地方采取了果断严格的隔离措施,才令湖北省外的疫情能够迅速控制。从目前新闻爆出的一些违反隔离规定的措施来看,许多人对于严格的举措并不是很理解,认为举措是不是过分了。但是这恰恰是必须的,在当前阶段,我们必须以“履虎尾”的心态处理每一件事,以无比敬慎的态度行事,才有可能平安度过危机。

敬慎的态度必然要求重视每一个细节,“魔鬼就在细节里”。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做事情常常觉得差不多就行,认为死抠细节的人有点“完美主义”,不太合群,这是我们很大的弱点。必须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逐步改善。

回归《履卦》的卦辞,它从多个方面阐释了如何按照“敬慎”的原则来行事。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象》: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行事的过程中,如果始终能怀着一种“踩着老虎的尾巴行走,可别被它吃了”的心态,是特别吉祥的。

初九:素履,往无咎。

有一句话,“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刚入社会,或刚入职场,这个时候要以朴素坦白的态度来处事,要虚心学习,也要勇于学习。不能凡事畏首畏尾,以一颗诚敬的心,勇敢前行就好了。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如果一直以诚敬的态度处事,坚持正道,可以走的坦坦荡荡,安之如素,即使遇到一点苦难也会化凶为吉。以临深履薄的心态在世间行走,长怀忧惧之心,是一件好事,是处事的长久之道。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怕只怕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行却以为自己很行(跛能行,眇能视),鲁莽行事,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险境。如果自己处于决策层,却总是自作主张,听不进不同意见,那就会是整个团队陷入危险之中。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尚书》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心之忧危,若蹈虎尾”。常怀“如履虎尾”的敬畏之心,诚敬行事,虽然看似拘谨,却能立于不败之地。

九五:决履,贞厉。

刚愎自用的人,看似果决勇敢,但实际上很多决策都是错的,因为他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想做出最科学的决策,需要始终抱持着一种“我可能是错的”,“我可能有一些视角的盲点”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尽可能收集全面的信息。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在一件事做完之后,并没有就此结束,还要善于复盘,回过头来,“视履考祥”,分析自己在做事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有哪些经验可以沉淀下来,有哪些看法需要改变,在你行事的指导原则里,有哪些原则需要优化,哪些原则需要加进去。养成善于复盘的习惯,才能一直进步。

《易经》:这10句话,道尽了人生

文/泥璐
在《三侠五义》中,白玉堂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我读书人,待人接物,理宜从权达变,不过随遇而安,行云流水。过犹不及,其病一也。
可见,这世间万物都有其平衡的支点,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饭要半饱……做人做事最忌讳太满。

凡事有个度,是一种审时度势,一种进退自如,一种个人修养。

做事不能太绝对,留有半寸余地,才能来去自如。
01            忌大喜:大喜易失言

鬼谷子曾说: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朱子家训》中也曾写到: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

可见,话说多了就一定会有失误的地方,尤其是在人处于高兴之际,总会忍不住地想要和他人分享,分享是件好事,但如果夸大或不经意更改内容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老祖宗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说,高兴时说话点到即可,不该说话时,沉默是最好的处世为人原则。

02          忌大怒:大怒易失礼

人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怒,是本性。遇不顺心,怒,是常态,但在生活中,发怒失礼,就会吃大亏。

不顺心时,先缓三秒,把心静下来,把怒压下去,不义气用事,不遑论礼节,这样做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表现出来的举止,才是一个人该有的最好状态。

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收获什么样的风景。

看人不顺眼,看事不顺心,其实不是万物太糟糕,是自己修养还不够。

学会平衡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喜,不过忧,就会发现,这样生活会轻松很多。
03            忌大惊:大惊易失态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它决定着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顺,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遇事只有镇定自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将,一个优秀的师。

遇巨变懂得不惊,处在干扰中,心不要为之所动,用沉静排除干扰,临大事而不乱,才能更准确客观地把握利害得失。

常言道,一个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一副惊慌失措的状态,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

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一个能控制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社会浮躁,人每天被快节奏包裹着,若如难以静心,将难成大事。

只有做到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04            忌大衰:大衰易失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说的只有二三,有些事,自己在心里丧一下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当成心口的一块阻碍大石,压得喘不过气来,又不愿搬走。

人最值得高兴的事,也莫过于:父母健在、知己两三、妻儿美满、合家团圆,其他的都是假象,放平心态,不去计较,你收获的远比你所期待的更多。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哪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所谓万事如意,也不过是一句礼尚往来的祝福语,坎坷不平,一波三折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所以说,痛苦、伤心也不是人生的全部,遇到难处理的坎时,可以哭、可以衰,但一点要切记,哭、衰的目的只是暂时地缓解压力,不能太过,别让颓废左右了自己。

压力减少后,日子还得过,还得依旧带着希望迎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
05              忌大乐:大乐易失察

人在高兴时,往往会放松警惕,谈吐举止爱随心来,处在一个自己规划好的圈里出不来,这个时候最容易迷失自我。

分不清是非,也辩不了好坏,听不进去诤言,反倒更乐意接受阿谀奉承。

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容易把问题看的多姿多彩;带着框架听建议,就会进行有选择的筛选。

其结果往往是,不注重现实的利益,只关心耳朵的舒适。

06              忌大惧:大惧易失节

大丈夫理应心胸坦荡,仰俯无愧于天地,必能成大事。

凡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也难成大业。

南怀瑾曾说,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

一个人,只有做到不畏过往,不惧将来,才能遵从本心,谋于大事。

生活中,为人处事需要多个心,前进路上,谋事待人需要的是不拘小节。

小心驶得万年船,但一味地缩手缩脚,诸多忌惮,也只能注定平平凡凡,成不了大事。

只有在做事时,敢做大事,勇于尝试,才能在收获时,担得起重任,做得了大师!
07                忌大思:大思易失爱

想得太多,就容易失去爱,生活中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事、有些人经不起细想,细想就可能剑走偏锋,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人可以想得清楚点,但一定要活得“糊涂”。

难得糊涂,贵在看懂事,但不看重事,能掂得起,更能放得下,坦然、淡然,而不是装在心里自己气自己。

为人,做事都坦荡荡,才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是一种思维高度,一种更高一层的境界。

不较真、不偏执,走不通时退一步,才能更加顺心,不伤身体,心情愉悦。

08              忌大醉:大醉易失德

生活中看一个人的人品,往往是通过一个人的酒品来做出一定的判断,常言道,酒后吐真言,一个人平时可能谈吐文雅,一旦喝酒,总会展现未曾见过的的另一面。

处理得当的人很讨人喜欢,但大多数人都是改变以往胆怯磨叽的作风,做出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酒后不仅容易乱性,更容易失德,正可谓很多酒肉朋友交不得。

小酒怡情,大醉伤身、害己。
09                忌大话:大话易失信

言不伤人,诺不轻许,助人为乐是好事,但前提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人更多在乎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少做承诺,一旦做出就要保证兑现,不轻诺,才不会负人。

拒绝后的帮忙带给被帮助者的快乐,要比先承诺而未完成带来的更多,守信与失信,其实也就在一句话之间。

佛曰:不可说,话不能说太满,要留有余地,既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是避免矫枉过正,更是一种个人修为的体现。

许诺要慢,实现要快,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才是精明做人,睿智处世的大智慧。
10                  忌大欲:大欲易失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受惠要懂得感恩,做人要懂得知足.

不要一味地去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把感恩当成习惯,才能在最想要一件东西时,而不会忘记那个度,不会把欲望充满胸腔,以至于忘记了给反思留地,反倒失去了卿卿性命。

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可见,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凡事讲究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会滋生贪心,必然会导致欲望的沟越来越大。

人心不足蛇吞相,把自己的欲望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既有宽度又有广度,既会有收获,又不至于身心俱疲。

浮世万千,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完美是理想的另一面,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做事、交人,切记事事苛求十全十美,懂得知足常乐。

你看,考试得60分的孩子会比得99分的孩子更快乐,因为他看到的是多那一分的及格,而另一个人看到的是少那一分的不完美。

一分能带来快乐,一分也能失去快乐,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境。懂得适可而止的人,要比一心只追求100分的人生活的更轻松、更快乐。

愿你有100分的动力,更愿你有60分的心境。

易经学会了怎么样

可以借此养家糊口增加收入!前提是要看得好才行!

易经教会了我们那些人生哲理?

周公总结的《易经》博大精深,是中国哲学的起源。但也听说研究《易经》容易让人走火入魔, 进入信天由地、算卦的误区,因此也不敢轻易涉猎。可看过《易经》就被《易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所折服。 一是“天人合一”的观点。《易经》中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讲“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三”,指“天、人、地”。我们本应该说“天地人合一”的,但为了简 要起见,就习惯地说成“天人合一”。本来《易经》以阴阳学说为主,“天”为阳,"地"为阴,可是中间 要再加一个"人",所谓“天”易变,“地”不易变,但“人”夹在中间是最难受的,变也不是,不变也不 是。本来分析“人”字的这个结构,是左右两个人,一男一女,一阳一阴,互相依靠,互相支撑,所谓“ 人”者,要顶天立地,头顶上是天,把阳刚之气撑起;两只脚下稳踏大地,敛起阴柔的一面。所以说,做 “人”,真得很难,做一个比较“正”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二是“阴阳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观点。早在《易经》中,我们的祖先就阐明了“世界是发展变化 的”这一观点,譬如“否及泰来,乐极生悲”等诸多说法。阴阳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种东西一定是阳, 或者一定是阴;但阴阳也不是对立的,阴阳之间应该是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诸如我们称天为阳,地为阴 ,但无法判定天和地哪个更重要。天和地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天气多变化,体现为时变,而地 少变化,体现为稳定。而正是因为地的稳定,牵制了天的变化。大地一直很沉默,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于是上天总是很听大地的话,始终被大地的引力所牵制。试想,如果有一天大地喋喋不休,要跟上天争高 低,那整个世界将陷于一片混沌。这使我们想到到家庭里夫妻两人的关系,结过婚的男女应该多研究一下 易经,尤其是作为妻子的,如果能从易经中多悟出一些道理,整个家庭、及至世界,都将是和谐的。

本文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